塑料
【中国绿发会讯】为响应2024年世界地球日“全球战塑”(Planet vs. Plastics)主题,3月3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减塑捡塑工作组“人民战塑”项目的志愿者在辽宁省鞍山市万水河南沙河南岸开展了一场“战塑”活动。
该活动共有5名志愿者参加,其中2名为工厂职工,1名在读大学生和2名初中学生。志愿者历经四个半小时,共捡拾塑料垃圾69.4kg,其中塑料袋、合成纤维旧衣(浸水)和烟花燃放残留物占比较高,而塑料瓶和装鱼饵的塑料容器也是不可忽视的河流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数量来看,烟蒂绝对是令人震惊的数字——500多个。而烟蒂含有尼古丁、焦油、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河流的生态风险。烟蒂又不容易降解,即便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下也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分解成微塑料,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对生物健康和生态稳定构成长远的威胁。
垃圾品牌分类不仅可以分析出流域内人们的消费偏好,更能反映出品牌企业对滞留在流域中的垃圾贡献率。此次调查中,共发现10种产品品牌,其中鱼饵包装总品牌占比较高,达60%,主要是湖北龙王恨渔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野战蓝鲫”和保定蓝洋(大洋)渔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大红虫”等。由此可见,鱼饵生产企业对该流域塑料污染贡献较大。
在饮品中,“康师傅”、“娃哈哈”、“脉动”和“达利园”构成了此次塑料瓶垃圾的主要来源,共占比63.64%。“康师傅”塑料瓶数量最多,占总体的27.27%。另外,志愿者在捡拾过程中发现,“康师傅”、“脉动”和“达利园”塑料瓶在环境中滞留时间较长,极易形成更难回收的塑料裂片和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更大威胁。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延伸生产企业的环境责任,促进塑料垃圾的及时回收,减少塑料垃圾进入环境的风险。
中国绿发会在辽宁、河北塑料、海南、河南、山东等地持续开展的“人民战塑”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40场活动,参与志愿者超过1500人次,捡拾塑料垃圾2000多公斤,减少塑料垃圾入海量。“人民战塑”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志愿者人数正持续增长,活动开展频次增速显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